银行从“服务输出”到“金融关怀”,新的业
2019-07-12 来源:农商行内参

“新一轮科技革命可能从根本上颠覆银行的商业模式。”招商银行行长田惠宇在该行2018年度业绩发布会上表示,“银行3.0”时代已经到来。 

 

根据德勤的调研结果,目前超过20%的先进银行已经投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布局,正积极筹备大规模的数字化转型;麦肯锡研究认为,全面的数字化转型是银行参与下一阶段数字化银行业务竞争的入场券;安永报告则显示,85%的银行将实施数字化转型计划作为未来工作重点。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银行业何去何从?业内人士认为,数字化转型方向已定,如何进行战略部署与战术实施,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必答题”。

 


 银行商业逻辑转变


 

田惠宇认为,随着我国银行业进入以新商业模式取胜的3.0”阶段,银行的商业逻辑已由“小而美”转为“大而美”。“金融科技将彻底改变商业银行的服务模式、营销模式、风控模式、运营模式,最终改变银行的增长曲线。只有足够庞大的客户数量,才能承载科技的高投入和高风险,才能形成足够价值的数据量。”田惠宇说。

 

可以说,随着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在先后经历了以资产规模取胜的1.0”阶段和以资产质量取胜的“2.0”阶段之后,一个数字化、智能化、开放性的银行“3.0”时代正在到来。

 

从上市银行2018年度业绩报告披露情况来看,金融科技已不止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而是上升为多家银行的重要发展战略。以打造金融科技银行为目标的招商银行为例,该行业绩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营业收入增长12.52%,净利润增长14.84%,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资产质量稳定向好……不俗成绩的背后,是招行对金融科技转型的实践。

 

对于数字化转型战略,招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将围绕客户体验、面向金融科技,全力推动四大“转向”。

 

一是从客户转向用户,重新定义银行服务对象和经营思维,跳出以银行账户为核心的客户体系,着力构建互联网“漏斗形”用户体系,持续强化把月活跃用户(MAU)作为指向性经营目标。

 

二是从银行卡转向APP,重新定义银行服务边界。目前“招商银行”“掌上生活”两大APP已有27%44%的流量来自非金融服务,初步搭建起了包括地铁、公交、停车场等出行类场景的用户生态体系。

 

三是从交易思维转向客户旅程,重新定义银行服务逻辑和客户体验,建立用户体验监测体系,实时感受客户需求,并快速反馈改进。未来,招行将搭建强大的数字化业务中台,力求以智能化方式向线上客户服务平台和一线客户经理赋能,从根本上提升客户体验。

 

四是从集中转向开放,重新定义银行科技基础和企业文化,对标金融科技公司,建立开放式的IT架构,全面提升科技基础能力的研发和应用。同时,建立容错机制,支持创新,力求改变传统银行科层制文化。

 


 富矿仍待挖掘


 

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无疑是数据,然而,目前大数据应用的潜力仍待开发。“银行是数据的富矿,拥有海量客户的身份信息、账户数据、财富数据、交易数据等等第一手数据,但这些数据不同程度都存在‘散’的问题。”广发银行网络金融部总经理关铁军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强调:“一是存储分散,具体表现在同一客户的数据分布在各业务系统、管理系统中,有待整理归集;二是数源散乱,比如数据标准不统一,不同系统中的同一指标名称不同,又或者不同系统中指标名称相同,但数据口径不一致。”

 

关铁军对数据治理提出“可用、会用、好用”三大标准,“要想让数据宝库可用,就要整理这个宝库,以用户(数主、数源)为节点,数据使用为导向,建立数据标准和存储规范,按标准对存量数据进行清洗,对新增数据进行‘有序码放’。” 

 

让数据“会用”,则涉及到银行从业者能力问题,对数据有效运用,既需要拥有大量可用的数据,也需要使用数据的正确方法,这无疑对于使用数据的人、加工数据的平台和模型算法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能力差距将是加速银行数字化能力分化的因素之一。

 

“建设数据平台、配备数据人员、研究数据模型,仅是数字化运营的开始。银行要想准确画像,准确识别客户需求,实现千人千面、资金关系圈识别、模型风控,需要持续丰富多维度数据、深化挖掘、训练模型、优化工具、培养人员。”关铁军认为,让数据“好用”,就需要解决配套问题,而这些基础和能力需要长期积淀而非一蹴而就。 


 

 “服务输出”到“金融关怀”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对于数字化转型达成共识,并在维持当前经营与未来谋划之间形成策略性安排。对于是在行内设立部门专司推动数字化转型工作,还是采取与行外科技企业的合作模式,关铁军认为,不同银行机构的组织架构、策略选择千差万别,数字化转型模式也没有一定之规,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适合自身的策略安排。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未来银行可以与科技企业采用创设、共建和赋能三种合作模式,在价值共享的同时共同探索形成新的智能金融生态模式和市场格局。 

 

那么,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什么?事实上,答案可以从招商银行四大“转向”策略中窥见一二。上海银行副行长胡德斌认为,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本质在于把金融服务从单纯的“服务输出”变为“金融关怀”,不仅让客户的日常金融服务更加便捷,还要通过大数据关注其信贷、财富管理、风险提示等个性化需求。

 

“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的运用,更多的是体制机制的转型,一个新的业务模式带来的是银行前、中、后台所有岗位人员对业务模式的重新思考和定位,这非常关键,如果不转变经营管理层面的意识,最终不会取得全局性的领先。”胡德斌强调。